一枚枚莲蓬、锦鲤图案的月饼,成为丰县顺河镇齐庙村最亮眼的“文化使者”。
今年,该村推出首款文创月饼,销售额突破5万元。这枚承载着乡土记忆的月饼,不仅为中秋市场带来浓郁的乡村气息,更成为齐庙村以文创推动农文旅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注脚。
齐庙村的文创月饼,并非简单的农产品加工,而是一场“乡村元素+文化创意”的深度结合。从创意构思到落地生产,每一步都紧扣“乡村特色”。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访村民、调研产业,最终确定将村里的核心农业符号——“太空36号”水果莲蓬、稻田锦鲤和“9308”水稻,转化为月饼的设计灵感。
“我们不想做普通的月饼,要让它一打开就能让人想起齐庙的田、齐庙的景。”江苏省委驻丰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顺河镇党委副书记兼齐庙村第一书记单川说。
礼盒包装同样展现乡村风貌。封面印着“到齐庙不止奇妙”的宣传语,既呼应村名,也传递出邀请游客探访的热情。
首销5万元的成绩,离不开齐庙村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齐庙村始终把特色种植作为乡村发展的“压舱石”,围绕“四季有景、四季有产”打造农业景观带。春日,油葵竞相绽放,金色花海吸引周边游客打卡;盛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中,“太空36号”水果莲蓬清甜上市;金秋,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种植的“9308”水稻迎来丰收。
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为文创月饼提供优质食材,更提升了“齐庙”品牌的辨识度。“很多人是先尝过我们的莲蓬,才愿意预订月饼的。”村“两委”干部介绍,线下预订客户既有周边乡镇的村民和企业,也有曾来此游玩的游客,“大家认可的是齐庙的品质和味道。”
文创月饼走红的同时,齐庙村的农文旅活动也持续“圈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村里推出“稻‘趣’齐庙 ‘薯’光无限”主题农耕体验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数百名小朋友参与。
在村口的红薯田里,孩子们戴着手套、握着锄头,在志愿者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挖红薯。当沾满泥土的红薯从地里“冒头”时,田埂上响起阵阵欢呼声。稻田边,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孩子们辨认稻穗、讲解生长周期,随后大家挽起裤脚走进浅水区,体验摸虾捉鱼的乐趣,亲身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平时在城市里,孩子很少接触土地。这次不仅挖了红薯、摸了鱼虾,还知道了大米是怎么长出来的,太有意义了。”家长王女士说,已和朋友约定下次带老人来齐庙看荷塘、品农家菜。
一枚小月饼,串联起齐庙村的产业、文化和旅游,也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马永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