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丰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丰县顺河镇巩大庄村:整合土地打基础 善抓经营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次数:     来源:先锋淮海

2024年以来,徐州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助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有力有效推动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地按照“县规划、镇统筹、村落实”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一批符合实际、亮点突出、富有成效的典型案例。为展示经验做法,推动互学互鉴,现陆续刊发部分典型案例,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样本,让更多的经济薄弱村学有榜样、做有参考。

整合土地打基础 善抓经营谋发展

丰县顺河镇巩大庄村

顺河镇巩大庄村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小田变大田”、发展高标准农田、稻米种植,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本情况

巩大庄村位于丰县顺河镇东北部,下辖6个自然村,总户数629户,总人口2621人,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0余亩,党支部共50名党员。村内地势低洼,水系发达,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近年来,先后调整土地2680亩,在不减少农户承包面积基础上,将零散地块通过村民间的调换,合并成一块田地,全村2518块田地整合为426块,实现“一户一田”,为土地流转、农业提质打下基础。

 

主要做法

扭住土地流转“牛鼻子”。村里的事情村民管、村民的事情商量办,巩大庄村采取成立组织、摸排底数、制定方案、公开公示、抽签丈量“五步工作法”,分步骤有重点开展“小田变大田”工作,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新路径。突出土地整合规划,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包村干部为成员的“小田变大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村级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小组长,村干部、老党员、大佬知、农户代表等为成员的工作议事小组,在镇党委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小田变大田”试点工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走访农户,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土地整合,将零散的小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田。整合后农户每亩成本减少约150元,耕种防收农业生产流程时间减少6天以上,让村民能够放心将土地交给村集体经营。通过高效土地流转,村集体成功集中320亩土地,实施统一规划与管理,专注种植有机水稻,引入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农业现代化技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每亩效益达1200余元。大田整合使机械作业有了推广条件,村集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使用机械作业,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

 

打好资源综合利用“组合拳”。持续挖掘乡村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加大财政投资,升级改造灌溉系统、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采用良种、良法、农机作物等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田的整体产出效能,农业成本大幅降低。积极引入具有影响力的稻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核心引领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稻米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利用稻米资源的多样性,拓展产业线,深度挖掘稻米资源潜力,丰富产品供给,研发糙米、米粉、米酒和米糠油等深加工系列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和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


跑出与时俱进“加速度”。成立面向种植大户的劳务输出公司,村委会协调用工,合理分配村内剩余劳动力资源,成功为1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既提升了村集体收入,又使得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推动就业与收入双增长。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省派第一书记、省烟草专卖局物流管理处主任科员王楷多次带领村干部到苏南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立足地势低洼实际,探索种植有机、无公害水稻1000余亩,市场前景广阔。成立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广泛吸收本地青年与妇女群体,为他们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不仅提升了群众收入水平,也为村集体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经验启示

 

抓好班子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抓好党组织班子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打造一支团结务实有担当的村“两委”班子。在推广“小田变大田”中充分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发挥了党组织在政策引导、发动群众、领富带富等方面的作用。


勇于开拓创新。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建强一个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党组织班子和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素质高、作风硬的村干部队伍。面对土地流转丈量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思考在前、谋划在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村集体与村民实现双赢。


坚持实事求是。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与本村实际有机结合,村班子利用本村地势低洼及水系发达的自然条件,以易淹易涝和边边角角的“孬地”为突破口,一点一滴、步步为营,稳妥推进“小田变大田”一户一田改革,蹚出了一条群众广泛认可的乡村振兴致富路。